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刘凯风 蔡圆)为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青少年与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7月11日至13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围绕环保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法律专业知识与环保实践紧密结合,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在湖北兴山峡口镇社区活动中心,志愿者为爱心托管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课。课堂采用“动画科普+互动实践”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巧妙地融入生动短片,让小朋友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志愿者们拿出垃圾分类卡片和模拟垃圾桶道具开展互动游戏,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实践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记住了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培养他们的绿色环保理念。

图一: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并回答问题
为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法律意识,志愿者们以“普法宣传+实践行动”形式积极开展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向居民发放环保宣传单,内容不仅涵盖《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保倡议,并就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方法及举报渠道进行讲解。志愿者们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居民们易于理解的生活常识,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志愿者们还积极与居民互动,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环保法律问题。

图二:志愿者向当地居民进行环保普法
实践队还深入长江支流香溪河沿岸地区,就环境保护法治化问题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一手信息,并结合专业提出改进建议,为当地环境治理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认真倾听各方的声音,了解到河流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图三:志愿者向司法局工作人员进行调研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生态保护至关重要。未来,百所观察实践队将通过“专业+实践”深入融合的方式鼓励更多学生及居民积极参与环保实践,通过课堂教学、送法下乡、深度调研等形式,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在服务长江大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锻造过硬能力。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