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吴泌龙 蔡圆)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兴山县峡口镇人民法庭内,几位“小法官”正神情肃穆地审理着“案件”。7月14日至23日,华中师范大学“百所观察”实践队为峡口镇爱心托管班开展“法律职业体验”系列活动。通过职业认知课堂、法治手工坊、AI未来职业照生成及模拟法庭实践等系列沉浸式活动,为当地少年儿童普及法治知识,播撒法治种子,点亮职业梦想。
启法:于职业认知中开启法治之门
“法官为什么要穿黑色法袍?”“检察官和律师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在法律职业认知课堂上,队员们以“正义的裁判者”“犯罪的追诉者”“权利的守护者”等生动定位,清晰阐释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核心职能,并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解司法人员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具体作用,孩子们逐渐理解法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图1 老师为孩子们介绍法律职业
悟法:于手工创作中定格法治符号
实践队员在法治手工坊中分发彩色黏土,引导孩子们将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艺术作品。孩子们发挥想象力,通过动手实践深化对法治符号的理解。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被集中陈列,组成了小型“法治艺术展”。实践队队员孙玉洁表示孩子们用纯真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法律,在手工课上理解了法律不仅是严肃的规则,更是守护幸福的工具。
图2 孩子们的法治手工作品
筑梦:于AI影像中点亮法治向往
“我想成为一名检察官,打击坏人!”“我要当法官,维护公平!”在“AI未来职业照相馆”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法治职业梦想。借助AI技术,屏幕上实时生成孩子们身着法官袍、佩戴检察官徽章的虚拟形象。当看到屏幕里的自己手持法槌、端坐在审判席前的虚拟画面时,不少孩子拿出画笔,把这一幕画在在笔记本上。
践行:于模拟庭审中体验法治流程
在派出法庭的真实审判庭内,一场由孩子们主演的“模拟法庭”正在上演。孩子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法警等角色,完整还原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宣告判决等庭审流程,在实践中学习司法程序与法律条文。
图3模拟法庭现场
庭审结束后,法官助理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寄语孩子们要敬畏法律的严肃性,也要感受法律的温度。峡口镇人民法庭任庭长则为孩子们详细讲解法庭布局与法徽含义,介绍法官居中裁判的司法原则,鼓励孩子们“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小使者”。
图4 模拟法庭活动合影
此次“法律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启蒙,也是一次温暖的成长陪伴,更是乡村法治教育创新的有益尝试,为少年儿童的“法治梦”插上翅膀,也为社会的法治未来筑牢根基。未来,华中师范大学“百所观察”实践队会继续开展“学科教育+素质教育+法治教育”特色支教活动,弥补乡村儿童法治实践资源的不足,助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