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雷佳欣 陈雨彤)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能力,提升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7月16日,“法伴青春”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队”)在荆州市江陵县资市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以“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还是达成目标的结果”为辩题的辩论赛,在实践演练中启发了学生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比赛现场,正反双方辩手围绕辩题展开激烈交锋。正方团队以“过程即生命体验”为核心论点,将追求目标的过程比作建筑筑基,强调正是过程中的磨砺与积累,才为实现目标奠定基础。而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挫折,更是人生路上探求生命意义的宝贵财富。反方团队则坚持“人生意义在于达成目标的结果”,结合目标导向理论和激励理论,阐述达成目标能带来自我肯定,进而驱动个体向更高目标奋进,并指出历史铭记的往往是具体成果,这些成果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力量。

图1.辩论会队员发言
经过激烈角逐,评委最终评选出正方二辩文香、反方三辩陈赵蔚为“最佳辩手”,正方队伍获得本次比赛胜利。法学院辩论队成员徐娜、宋家兴对本次比赛进行点评,他们表示,双方选手均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这次比赛,希望全体学生能以此次辩论赛为契机,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

图2.徐娜进行点评
随后,观赛学生围绕辩题展开热烈讨论,将宏大命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同学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为了以后能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也有同学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榜样,提出要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相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还有部分同学坦言,此前从未深入思考过人生意义与学习意义,此次辩论赛让他们开始关注当下与未来。

图3.陈嘉怡做总结
志愿队队长陈嘉怡在总结时指出,这场辩论没有绝对的胜负,所有参与者都在思维的碰撞中抵达了认知的新高度。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辨”的转变,正体现了辩论赛在知识传递之外的深层价值。

图4.全体成员合照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辩手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构建与临场应变能力,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审视人生的多元视角,也有效锤炼了团队的实践协调能力。未来,“法伴青春”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实践育人、服务青少年成长”为核心方向,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