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心晴实践队进社区:“心理关怀+地理探索”赋能成长

时间:2025-07-16 19:47 来源: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张冬茹 夏可可 编辑:赵嘉茂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学思践悟要求,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心晴驿站工作人员组成的“经纬心晴”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联合洪山区珞南街道中建三局社区,于7月7日至11日举办“青少年活动周”。活动以“心理关怀+地理探索”为特色,为辖区40余名6-12岁青少年带来5天沉浸式成长体验,通过艺术工坊、科普实验、模型制作等创新形式,实践队有效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学科实践的跨界融合。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张冬茹 夏可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学思践悟要求,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心晴驿站工作人员组成的“经纬心晴”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联合洪山区珞南街道中建三局社区,于7月7日至11日举办“青少年活动周”。活动以“心理关怀+地理探索”为特色,为辖区40余名6-12岁青少年带来5天沉浸式成长体验,通过艺术工坊、科普实验、模型制作等创新形式,实践队有效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学科实践的跨界融合。

心理团辅+社区认知:62张烦恼纸条的“压力释放术”

7月8日的“我的能量树”心理团辅课上,“烦恼投递站”环节收效良好。实践队收集62张匿名烦恼纸条,组织同学们围绕作业压力、人际矛盾等问题群策群力,凝练出“番茄钟学习法”等应对方案,并通过集体丢弃纸条象征释放压力。

图1:队员启迪同学绘画思路

随后,实践队巧妙引导同学们用情绪表达对社区认知:在“社区印象”地图绘制中,同学们运用简单的比例尺、图例等地理制图要素,生动还原社区公园、便利店等生活场景。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他们对生活场景的情感认知融入地图创作。

图2:情绪认知绘画作品展示

互动实践:“地形摆拍”让地理知识活起来

7月9日的地理科普课充满互动与实践乐趣。“地形摆拍”游戏中,同学们协作摆出火山、峡谷等造型,在趣味中加深了对不同地形的感知。“地理名词传声筒”环节妙趣横生,当“风成地貌”误传为“风筝”的乌龙出现时,实践队员随机展开专业讲解,将“错误”转化为生动的知识。

图三 课堂互动小游戏

正式授课阶段,在“小水滴的旅行”故事的引导下,同学们初步构建起水循环的知识框架。实践环节,在队员协助下,同学们成功制作水循环立体手工模型,直观观察蒸发、凝结等过程,实现了地理知识的可视化学习。

图四 结营仪式合照

协同:绘就“地理搭桥、心理护航”育人新图景

短短5天活动,诞生了100余份创意作品。这场以社区为课堂的探索,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会画会做、懂管情绪”的双重成长,更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论述的前瞻性。当结营合影中的笑脸与奖状同框,一幅“地理搭桥、心理护航”的校社协同育人新图景已然生动展现。

审读人:李志雄 蔡乐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