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融合·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1-12-12 21:43 来源:华大青年 作者:王寓凡 编辑:李静怡 点击:

2021年12月12日,“校馆融合·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讨会于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顺利召开。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中国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武汉二七纪念馆张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国香、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万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叶雷、团委书记麻旎、本科生院副院长胡中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校内外部分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3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武汉“四史”教育社会实践课》负责人熊富标主持。


华大青年讯(记者 王寓凡)2021年12月12日,“校馆融合·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讨会于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顺利召开。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中国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武汉二七纪念馆张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国香、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万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叶雷、团委书记麻旎、本科生院副院长胡中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校内外部分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3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武汉“四史”教育社会实践课》负责人熊富标主持。



本次会议分为开幕式和自由讨论两个阶段。在开幕式阶段,李芳首先致辞,她对与会嘉宾出席本次会议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提到本次会议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的相关指示精神,构建校馆融合、协同育人的常态化合作机制的新探索,也是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新举措。李芳希望与会嘉宾借助此次会议积极为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为今后更高质量的合作指明方向。



随后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中国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分别致辞。高万娥首先代表武汉革命博物馆对长期参与和支持博物馆工作和教育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华中师范大学思政课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馆校之间的合作,对于新时代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对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表示,今后武汉革命博物馆将进一步为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其它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等提供资源、实践场所和相关条件的支持。



成莉玲在致辞中对中国桥梁博物馆的场馆分布、藏品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她指出桥梁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桥梁建设历史和文化变迁、展现我国现代化桥梁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可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成莉玲表示通过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上的合作发现,华中师范大学思政课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感很强、满意度很高,希望此种合作能够继续深入,搭建校馆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常态化高质量合作。



随后,校团委书记麻旎、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叶雷分别为高万娥、成莉玲颁发“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教学创新联盟实践教学咨询专家聘书,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胡中波为中国桥梁博物馆颁发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牌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颁发“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教学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牌匾。





在自由讨论阶段,与会嘉宾围绕推进馆校融合进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场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纪念场馆博物馆的设计与高校思政课的设计、文物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路径探讨、武汉“四史”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在研讨中与会嘉宾认为通过营造实景环境开展“沉浸式”教学、激发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推动博物馆史料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平台优势相结合、建立博物馆与高校共备思想政治教育课制度,是今后推进校馆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思路。部分学生代表也结合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的体验,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体验的建议。






本次会议在热烈、深入和富有成效的讨论中落下了帷幕。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校馆交流搭建了平台,系统地总结了校馆融合、协同育人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经验、成果和发展方向,为今后校馆良性互动、提升思政课实践活动的育人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