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记者 唐艺卓 董子怡 刘恩延 刘睿蕊)滔滔长江,巍巍三峡;坝头库首,满山锦绣。7月,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华大青年”分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红色足迹,走进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手工搭建乡“影”乡“青”公益照相馆,为乡亲们免费拍照并冲洗赠送。在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强化责任担当、感悟初心使命,用镜头记录许家冲村民在党的领导下,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俯临长江,景色秀美,被誉为“坝头库首第一村”。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20世纪90年代起,原许家冲村、覃家沱村、西湾村3个村的村民陆续搬迁到此,合并建立新的许家冲村。库区移民占许家冲全村人口绝大多数,是名副其实的三峡移民新村。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详细了解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多年来,许家冲村秉持“奉献、自强、感恩、阳光”的移民精神,舍家为国讲奉献,艰苦奋斗建家园,勤劳致富奔小康,过上了美满和谐的幸福生活,展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
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华大青年”分队主要由华大青年传媒中心的学生记者组成。作为校团委领导下的校级学生组织、校园媒体,作为学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依托,“华大青年传媒中心”骨干成员充分发挥自身在摄影摄像方面的技能优势,在夷陵区团区委、太平溪镇的大力支持下,在许家冲村委会会议室架设起背景布、打光灯、摄影机等专业设备,纯手工搭建了一个临时摄影棚,为村民们免费拍摄多张“单人照”、“双人照”、“集体照”,用镜头讲述移民新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壮阔图景中的动人故事。
单人照:一抹笑容 用镜头定格记忆中的故事
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58年。1994年1月,三峡库区开始蓄水,那年望作战29岁,他和住在三峡岸边的乡亲们抬着自家的家当,搬迁到了现在的移民新村。
望作战说:“我还记得,我最先搬到新家的就是一个火盆。这是我们的传统,搬家的时候要先搬一个火盆,意思是生活红红火火。”多年后,望作战和乡亲们的期盼成为了现实。许家冲村原来以种植水稻,柑橘为生。搬迁后,住上了政府出资修建的新房,开办了自己的茶园和农家乐,生活远比搬迁前好了很多。
“总书记在许家冲村考察时对大伙儿说,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牟。”望作战表示,“全村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面对困难不等不靠,抓党建、强基础、促发展、树新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出新路。”
“自从进入村委会工作,我就不再是属于自己了,而是属于党组织、属于全村老百姓。”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绰号“虫嘎子”(方言指小虫子),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钻,“土里土气”的绰号折射出村干部的带头和服务意识,也正是老百姓对他沉甸甸的认可。
朱崇军始终坚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只有在党建的正确引领下,许家冲的发展才能取得新突破。“只要有群众、有地方需要我,就会全心全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服务于每一位群众,以此报答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谈及未来,朱崇军表示,“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传递正能量,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
从初到许家冲的生活条件艰苦,“下雨天泥巴一直淹没到大腿”,到今天的道路宽敞,绿化覆盖,村民们安居乐业,作为1994年坝区的第一批移民,刘正清见证了许家冲村28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村考察时,刘正清正在村里的便民洗衣池洗衣服,她为习总书记介绍了村民们洗衣用的“棒槌”和洗衣池的水源等情况。谈及细节,刘正清说:“总书记接过我们的棒槌,捶了五下。”与总书记进行了大约三分钟的交谈后,她表示,总书记“真的好慈祥、好亲民,很平易近人。”
2019年,在村委会的号召下,原本在外经营酒店的刘正清选择回到了村里,“百家宴”农家乐开张,刘正清开始领头带动村民的土特产、农家乐的发展,并为许多留守妇女、老人提供了临时就业岗位。
徐天秀老人面目慈祥,非常爱笑。她对自己生活在许家冲村感到满意与自豪,说起许家冲村的“百家宴”,徐天秀更是赞不绝口。她介绍,“百家宴”是在习总书记来过之后,村委会根据总书记讲话精神所建设的集食宿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不由村委会经营,而是让村民来承包。承包“百家宴”的村民采取请短工的方法,在有客人来的时候邀请附近在家的村民来帮忙,这个方法使得许多留在村里的爷爷奶奶们有事可做、有天可聊、有钱可赚,徐天秀就是众多短期帮工中的一员,她说:“是‘百家宴’让我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有趣了。”
韩启高是当年的三峡移民,他家原来就在三峡大坝的正下方,在刚刚搬来许家冲村时,物资的短缺让他对未来充满迷茫。但是幸好有党和国家的帮扶,给予移民许多补贴和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在许家冲村重新建设新的生活家园。
韩启高还谈到,在镇政府和县政府的精准帮扶下,使得像自己一样的、一批文化水平不高且年纪偏大的人群,在新的家园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虽然工作辛苦,但是这一切都让大家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现如今,韩启高已经退休,在现代化的许家冲村里,过着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
作为村里的治保主任,刘正军有着一套工作理念——“5+2”和“白+黑”。5个工作日,2个休息日,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随叫随到,尽力保障村民们的安全。平日里他会通过入户宣讲、集体宣传等方式提高许家冲村村民们的安全意识,夏天,他会提醒村民们照看好孩子不靠近河边,冬天,他会在村里巡逻,关注村民们的取暖安全。
在刘正军任职的二十年内,许家冲从未发生过溺水、车祸事故。此外,他也积极调节着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在反诈方面,他告诫村民们不要轻信他人,帮助老人判断信息的真假。他总是告诉村民们:“有事先来村委会”。
带着一张功勋状前来拍照的覃文全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主要教语文,也曾教过几年生物。功勋状是军人儿子的,他骄傲地告诉我们,儿子去年获得了“优秀士兵”荣誉,今年又荣立三等功。退休后,覃文全和老伴就住在村里,平时种种花,边看书学习边实践,颇有心得。周末和暑假的时候老两口也会带带孙女。闲暇时他也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走过了祖国的许多大好山河。
黄家珍一直生活在许家冲村里,见证了几十年来这个小村子的变化。从前,这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贫困闭塞小山村,出村必须爬好几座山、走很远的山路。如今,许家冲已经是修起了公路和大房子的整洁干净的现代化村庄,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她的老年生活也丰富多彩,三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小菜园里种种菜,饭后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和其他村民聊聊天、跳跳广场舞、唱唱渔鼓调。说起这些时,黄家珍眼角眉梢都堆满了幸福。
谈起牵花绣,谭必珍满脸透着骄傲,她说,牵花绣是峡江民间技艺,不同于四大名绣那样高贵、对丝线布料有着极高的要求,因为峡江女子都是在干农活之余拿出针线布料做女工,所以牵花绣使用到的线和布都比较粗糙耐磨。每一件绣品从制造到成品都比较小巧便携,绣样多为虫鱼花草,多用于衣服、帽子、鞋垫、枕巾、被单等等,这都需要用牵花绣的手艺进行装饰。“牵花绣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一般绣品背面会比较粗糙,但牵花绣背面的线头也有特定的处理技巧,让绣品的背面看起来也美观。”谭必珍最后补充道。
张张照片,把记忆定格;帧帧光影,将故事讲述。在实践队成员的真诚鼓励下,面对着摄影棚的镜头,村民们从紧张到放松,动作从生硬到自然,展现出了他们最欢乐、纯真的一面。他们戴着草帽、穿着汗衫;她们开心大笑、扬起绣品。在不同的面孔里,有着同样的质朴;在不同的笑容里,有着同样的幸福。
双人照:一场结对 党团队共建书写爱心传承
实践队发挥师范院校特色,结合同学们的多专业背景,寻找生活、学业上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互留联系方式、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线下辅导、线上交流的方式,围绕暑假作业、求学升学、生涯困惑、情绪困扰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关怀与支持。
实践队成员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立足许家冲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发挥薪火相传的政治纽带作用,帮助村里的“少先队员”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有效推动“党、团、队”育人工作同频共振,谱写青少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第一次见到小丁的时候,他瞪着圆圆的眼睛望向我,手里拿着不知道从哪儿寻来的陀螺,很大声地跟我打招呼。鬼马精灵的他拥有着4岁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容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或许是什么奇妙的缘分,我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字“泽”——意为水流汇聚的地方。水流汇聚到三峡大坝,我们相遇在许家冲村,成就了这段美好的情谊。愿以这份小小萤火,照亮你的童心,在你的未来道路上,散发独特光芒。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9级本科生 贺泽芊
第一眼见到星星妹妹,就觉得漂亮!不是精心打扮、温室花朵般的精致美,而是不加矫饰、坚韧挺拔的自然美。在田野中获得健康透亮的肤色,从泥土中生长出谦逊内敛的性格。经过相处,我了解到她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作为姐姐,她就是妹妹的守护神,对这个“小跟班”倍加宠爱,这让我看到了她的懂事和责任心。虽然面对镜头,我们俩都显得有点拘谨,但期望未来我能和星星妹妹一齐茁壮成长,做一颗冲破泥土的种子,做一朵肆意开放的向阳之花!
——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9级本科生 董子怡
初次见面的时候,“小黄人”同学正在和其他三个小伙伴窃窃私语,看到我走到身边,他抬起头嘿嘿一笑:“你好高啊!”闲谈中得知,他正处于小升初的阶段,身边那位比他高的女生是他的妹妹,其他两位分别是他的表妹、表弟。假期他偶尔会跟着家长去刘家河看店,闲暇时也会来村委会打篮球、打乒乓球。“反正就是玩!”在他冒着星星的眼中,我看到了孩子特有的活力,也看到了作为哥哥的担当与责任。拍照的时候,我问他怎么总是抿着嘴,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牙齿不好看。”我逗他,说要亲自检查。他这才憨憨地笑起来:“我投降!”“小黄人”同学,希望在以后,你能更自信地面对所有人笑起来。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2020级本科生 唐艺卓
这次并不是我和吕星霖小朋友的第一次见面,早在我第一次来许家冲村支教时我和她就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在课前,她会帮助老师分发课程材料,在上课时,她也会对老师描述的外面的世界充满兴趣,在课后,她还会继续围在老师身边不愿回家。这次再来时,星霖发现我之后蹦蹦跳跳地跑到我身侧,把脸伸到我的面前惊喜又调皮的说:“哎呀,我怎么看到了非常熟悉的人呀?”随便后问起我为什么又来这里、这次来呆多久等问题,我也积极回应她,并和她聊起她的作业和学习情况,希望热情可爱的星霖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看到更大更广的世界。
——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9级本科生 刘恩延
第一眼见到她时,她乖巧的坐在椅子上,紫色的裙摆微微翻起。我走进将其裙摆压下,抚摸着她的头,而她抬头和我对视,我们相视一笑。我们谈心说着女生间的趣事,她也十分活泼灵动,清脆的笑,彼此结下这缘分的结。我们慢慢熟悉。我了解到女孩子今年读幼儿园,年龄尚小,但性子活泼,乖巧可爱。我想着现在的许家冲渐渐富裕,这天真的笑,背后究竟有多少人默默的努力和付出啊。只愿相机定格下此刻我们彼此间的情谊。
——美术学院设计学类2021级本科生 戴杨广慧
第一次见到元元时,她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一眼就看见了这个可爱的妹妹——梳着漂亮的辫子,衣着整洁。能看出,她有着较好的生活环境,这也得益于近些年许家冲村的发展。元元很活泼,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很好,她很骄傲地告诉我,自己在三峡小学上学,家里还有一个13岁的哥哥,哥哥会在奶奶没空的时候给她做饭吃。她和我分享了自己喜欢玩的弹珠,给我讲了她生活中的趣事。我惊讶于她哥哥的成熟,也惊讶于她优秀的表达能力,这也让我看到了当地良好的教育环境。希望在未来,我能带她看到更大的世界,感受更多生活中的美好。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9级本科生 刘睿蕊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明年,实践队员将返回许家冲,跟踪评估结对儿童的发展情况,构筑“党、团、队”联动共建链条,与可爱的“红领巾”们共同成长。
集体照:一起劳作 在田间地头感受泥土芬芳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实践队成员深度参与许家冲村的日常劳作,体验农业生产和生活,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能力、激发劳动热情,在学习农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养成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在劳动实践中成长、成才。
董子怡和唐艺卓负责疏通水道,刚开始他们有些颤颤巍巍,不知从何下手,好在朱崇军书记在一旁进行了示范。他利落地脱下鞋子,赤脚走进排沙区,拿木棍疏通水道,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泥沙阻塞,保证下游的家户喝到干净的山泉水。看完了朱书记行如流水的一套组合动作,董子怡和唐艺卓跃跃欲试,一个负责在上边打开水源,一个负责在下边清理泥沙。完成劳动后,他们在旁边的水池里洗去身上的泥沙和灰尘,冰凉的泉水是对劳动者最好的礼物。
刘睿蕊和刘恩延则帮助村里的爷爷摘菜。她们顶着烈日,跟随村民爷爷前去菜园。爷爷很热情地准备了菜篮,还将家里的草帽找出来给她们防晒。菜园里种了很多菜,主要都是给自家吃。刘恩延说:“我很羡慕这样自给自足的生活,我想,这样的生活平凡而又美好。在菜园里仅仅劳作了一会儿,我就已经汗流浃背,很难想象,靠种田为生的农民们该是如何的辛苦。”
许家冲村属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长江风景名胜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等多重生态红线重叠交织区域。围绕绿色发展总基调,近几年,许家冲村内大部分土地已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少量耕地大多种了茶树。村里的宜昌双狮岭茶业专业合作社,主打绿色有机茶,带动周边近千家茶农、社员共同致富,增强村集体经济。
贺泽芊和戴杨广慧积极参与采茶的过程。体验采茶,是从阿姨手上接下竹篮开始的,走过狭长的山间小道,便到达了茶园。同行的爷爷传授采茶秘籍:取嫩叶,掐茶尖,向外摆,便收获了一片完整的叶子。广慧表示:“茶尖带着清香,不同于茶叶,我捧起它们,深吸一口气,仿佛飘到了茶园上空。”成员们最后收集到的茶叶多得快要溢出篮子,满足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牵花绣则是许家冲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成员们在牵花绣第六代传承人徐兴敏老师的指导下体验这项劳动。在与徐老师的交谈中得知,牵花绣的独特之处不是绣法,而是所使用的布线材料。牵花绣是峡江姑娘在辛苦农作之余挤时间所做的女红,所以需要用到的材料是耐磨便携的,虽然不如四大名绣那样高贵典雅,但牵花绣作品也小巧精致。在制作牵花绣香囊时,徐老师叮嘱一定要记得绕线锁边,收针时要把线头藏好,想不到看起来非常简单平常的一段绣花收针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讲究,这就是峡江儿女的劳动智慧所在吧!
实践队员们还体验了清理路沟、晾晒蔬菜等农业活动。大家在田间地头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见证了劳动的快乐与精神的充实。
草满池塘,山衔落日,在乡“影”乡“青”照相馆即将结束时,华大青年实践队成员将冲洗好的照片免费赠送给热情的乡亲们。一句句感谢,一声声再见,短暂的时间里,队员与乡亲们已彼此结下深厚的情谊。一张薄薄的相纸,寄托两地的联结,承载崭新的记忆,传达成员们美好的祝愿,也跨越时空,将华师大爱播撒在每一片土地上。
许家冲村实践之行至此告一段落,但过程中收获的感动、结下的情谊、流淌的汗水将被“华大青年”们打包带回,凝炼成永恒的珍贵回忆。难忘三峡精神,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助力实现中国人追寻百年的三峡工程梦;难忘时代强音,一幅幅历史画卷在眼前展开,见证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难忘田野烈日,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体味劳动的艰辛,收获劳动的快乐。
岁月无声,山河为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许家冲村基层干部与百姓展现出野草般的韧性与毅力,广袤的大地上处处镌刻着他们奋斗的足迹。“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三峡精神巍巍屹立,在历史的轨迹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