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刘宇彤)7月1日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追光实践队在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带来手工、音乐、舞蹈、美术等别开生面的美育课程,为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添彩。追光实践队自2018年参与该项目,七年间累计服务700余名留守儿童及村民。今年18名志愿者设计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在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手工课:黏土与纸飞机里的创意天地
手工课上,孩子们用色彩缤纷的超轻粘土捏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造型独特的水果,还跟着老师用纸张折出纸飞机,进行“飞行大赛”。手工课老师黄思涵坦言道:“从来没有想到小孩子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

图一 学生手工作品展示
美术课:色彩为笔,绘就童心画卷
美术课上,色彩成为了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授课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如彩笔、水彩、油画棒、画纸等。孩子们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家园、身边的小伙伴和大自然的美景。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用色彩勾勒出心中的美好图景。孩子们还拿起画笔、发动想象力,为志愿者送上真挚的礼物。

图二 学生展示美术课作品
音乐课:童声飞扬,唱响希望之光
音乐课上,授课老师精选《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主题曲开展“听歌识曲”,前奏刚响孩子们就争先喊出歌名,还开始分享动画里的情节。猜歌环节结束后,老师带领大家学唱歌曲《把未来点亮》。

图三 老师进行歌曲教学
舞蹈课:红色手势,舞进童心深处
舞蹈课上,老师进行红色手势舞教学。音乐响起时,授课老师先讲述了小红军举着红星穿越山林的故事,孩子们怀着敬畏之心认真听讲。学手势舞时,他们用左手比“星星”、右手画“光芒”,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

图四 老师进行红色手势舞教学
美育赋能:种下美的种子,滋养成长之路
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他们在黏土的揉捏中感知立体造型的趣味,于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审美认知体系。
赵李桥镇团委2025暑期“爱心托管班”的课程设计,恰以美育为犁铧,在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的同时,让那些在黏土、色彩、旋律、舞姿中萌发的审美意识,逐渐长成精神的根系。孩子们将带着这份美的滋养,以更丰盈的姿态探索世界,为未来成长筑牢审美根基。
审读人:王涛 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