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蔡子楠 曾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少年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8月6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新洲队(以下简称“新洲队”)在章林社区启航青少年空间“爱心托管班”开展“非遗文化”系列手工精品课。此次课程由队员蔡子楠、曾乐主讲,为托管班学生带来了一场通古启今、育德润身的文化启蒙盛宴。
漆扇DIY:以漆作笔,以水为画
为了让学生们走近大漆历史,体验漂漆之美,蔡子楠聚焦漆扇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以“桼”古文字解说大漆性质,借视频揭秘大漆“百里千刀一斤漆”的来之不易。他现场演示了不同的入水法,并强调漂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领略漆扇文化之厚重与制作之精美。

图1:蔡子楠主讲漆扇课程
从选漆、试色到下扇旋转,学生们在一步步亲身体验过程中将传统工艺进行现代演绎,深切感知到非遗文化独具匠心的厚重底蕴。点滴色彩在水面浮现,在一入一出的过程中,学生们完成了各自的独特漆扇。

图2:学生展示漆扇成品
扎染妙趣:以布为笺,以蓝为墨
曾乐展示扎染布实物与图片,讲解这一中国古老染色技术的独特之处,“即便图案和颜色相同,成品亦各具特色、独一无二”。同时,她借“扎染小镇”的视频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扎染技艺的古朴韵味与多样形态。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探寻了扎染的源流,进一步感受到匠心精神。

图3:曾乐进行扎染授课
从扎结时的折叠捆扎,到染色时的色彩晕染,扎染过程中凝结着巧思与技艺。学生们在亲手实践浸泡、扎结、染色等步骤中,以多样工具和百变手法创作出各自专属的作品,感受非遗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

图4:学生展示扎染作品
传承非遗工艺,厚植文化自信。新洲队推出的“非遗文化”系列手工精品课,正以充实托管内容、创新非遗教育模式的实践,为青少年搭建近距离触摸非遗文化温度的平台。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传承保护的自觉,构筑起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态。未来,新洲队将持续拓展鲜活形式、丰富课程内涵,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独特生机,为文化传承注入持久动力。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