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记忆 凝聚情谊:心火恩施队开展手工书制作课程

时间:2025-08-03 20:14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陈蓝珺 蔡依汛 叶涵 编辑:张凯楠 点击:

7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恩施队(以下简称“恩施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宣抚堡村开展手工书制作课程。课程以“记录支教时光,留存师生情谊”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有趣瞬间、书写对老师的心里话、记录最喜欢的课程内容,将支教期间的点滴记忆转化为实体,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情感表达,也为支教活动留下珍贵的纪念。课程由恩施队队员陈蓝珺讲授。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蓝珺 蔡依汛 叶涵)7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恩施队(以下简称“恩施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宣抚堡村开展手工书制作课程。课程以“记录支教时光,留存师生情谊”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有趣瞬间、书写对老师的心里话、记录最喜欢的课程内容,将支教期间的点滴记忆转化为实体,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情感表达,也为支教活动留下珍贵的纪念。课程由恩施队队员陈蓝珺讲授。

图1:恩施队队员陈蓝珺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回顾

课堂开场时,陈蓝珺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暑期的各类课堂与活动场景。从生物科学课上的知识探讨、手工课上的创意发挥,到趣味游戏中的协作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印象深刻的片段。“制作篆书印章时,大家遇到过什么困难?”“素质拓展活动的夹乒乓球比赛,哪个小组最后获得了胜利?”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热烈讨论,逐步唤醒他们对支教课程的具体记忆,为后续内容创作奠定回忆基础,搭建情感桥梁。

紧接着,陈蓝珺详细讲解手工书的制作流程,包括装订方式、封面设计等基础技巧,并现场示范操作要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现场还准备预裁好的纸张和简易装订工具,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参与。

学生们通过文字表达对支教老师的情感,内容多围绕感谢与不舍。“谢谢胡老师每天教我们练字,我学习了很多”“我喜欢陈老师的活动,希望你们下次都还能来”“所有老师都要注意身体,祝你们天天开心”,这些简单的话语和笨拙的字迹体现出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图2:学生进行创作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制作手工书,不仅学会一项新技能,而且梳理支教期间的美好记忆,是支教完美的“最后一课”。陈蓝珺认为,手工书制作课程作为支教课程的尾声部分,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又为师生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这些手工书承载着孩子们的真诚与热情,成为支教时光的珍贵纪念,也让“珍惜回忆、感恩相遇”的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图3:师生与作品合影留念

此次手工书制作课程的圆满落幕,为恩施队的支教之旅画上温情的句点。一本本承载着欢笑与感动的手工书,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珍贵礼物,更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支教时光虽暂短,但这些凝聚着真情的记忆载体,将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在岁月中不断沉淀,也让“心火”传递的温暖与希望,在学生们心中持续发光发热,伴随他们在成长路上更勇敢地表达与前行。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