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探寻文化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5-07-12 20:14 来源: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作者:李佳璐 吴岩 刘韬卉 刘嘉禾 马晓棠 编辑:赵嘉茂 点击:

7月6日与8日,华中师范大学“筑梦红瑶”通城实践队相继走进通城县博物馆与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开展文化研学活动,触摸千年历史文脉,汲取奋进前行力量,以青春视角感悟通城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佳璐 吴岩 刘韬卉 刘嘉禾 马晓棠)7月6日与8日,华中师范大学“筑梦红瑶”通城实践队相继走进通城县博物馆与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开展文化研学活动,触摸千年历史文脉,汲取奋进前行力量,以青春视角感悟通城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图1:通城县博物馆合影)

“隽水通城·人杰器方”。通城县博物馆作为通城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馆藏文物2485件(套),珍贵文物32件(套),以600余件(处)文物与古迹遗址,全景式展现了通城自石器时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辉煌文明史。博物馆设有六大主题展厅,揭示了通城地域数千年来在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古瑶文化等领域的独特内涵。

(图2:通城县博物馆馆藏3)

就“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访谈时,博物馆讲解员李洁表示:“通城兼具红色文化的革命底色、古瑶文化的民族韵味和特色产业的现实支撑,三者相辅相成,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图3:通城县博物馆讲解员李洁讲解)

循着博物馆“文化·血沃乡土”展区的线索,实践队在7月8日来到了位于塘湖镇荻田村的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作为全县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纪念馆通过五大展区全面展现了“八·二〇”秋收暴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通城人民英勇投身革命的光辉历程。

在塘湖文化站主任黄嘉意带领下,队员们详细了解暴动前夕的历史背景与组织动员,沉浸式参观了情景还原展区与文物陈列,深刻体悟通城打响秋收暴动“第一枪”的历史意义。“通城的红色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黄嘉意说,“希望通过讲述,把这段记忆传递给更多人,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在中共通城苏维埃旧址和罗荣桓元帅雕像前合影留念,向革命先烈致以青春敬意。

(图4:秋收暴动纪念馆合影)

此次文化研学活动不仅是一场探寻历史的行走课堂,更是一次涵养初心、强化使命的思想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在通城县博物馆感受历史厚度,在秋收暴动纪念馆中感知信仰力量,不仅加深了对地方文化与红色传统的理解,也进一步坚定了将小我融入大我、以所学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

未来,“筑梦红瑶”实践队将继续扎根通城,围绕红色文化传播、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等课题深入开展调研,以青年视角讲好通城故事,用青春担当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