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青聚焦

圣兵爱心社二十年征途:倾注韶华时光,助学美名远扬

时间:2018-12-17 13:15    来源:华大青年    作者:胡晓冰晗 黄韵潇 何菡淼 黄子萱 庞博 杨婕莺    点击:
在圣兵爱心社建社二十周年之际,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章开沅先生亲自为圣兵爱心社题词:圣兵二十年,助学美名传。他寄语爱心社社员:“爱心社传递着正能量,做了很多好事。但世界是复杂的,大家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更应该坚持善举,让爱心播撒于天下。”


华大青年讯(见习记者 胡晓冰晗 黄韵潇 何菡淼 见习摄影 黄子萱 庞博 杨婕莺)在圣兵爱心社建社二十周年之际,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章开沅先生亲自为圣兵爱心社题词:圣兵二十年,助学美名传。他寄语爱心社社员:“爱心社传递着正能量,做了很多好事。但世界是复杂的,大家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更应该坚持善举,让爱心播撒于天下。”


80257


圣兵爱心社(下称“爱心社”)是一个主要为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高中生提供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的学生社团与助学组织。1998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冯圣兵在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创办了圣兵爱心社。迄今为止,爱心社已有20年的历史。


“桂子山/山水在心间/华师有爱润心田/圣兵星火正燎原/风雨二十年”。12月8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圣兵人齐聚桂子山,在爱心社二十周年社庆晚会上,唱响了这首《桂子山》。二十年,记载了爱心社的成长和无数圣兵人的青春。许多事随时间在风中飘散,但爱心社的故事如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ACD70


你如人间四月天


若不是因为一张汇款回执单的发现,或许一些无名之辈的光芒依旧被时间掩埋;若不是一篇《龙须草的故事》的发表,冯圣兵这个名字可能永远不会被铭记。1994年,冯圣兵靠父亲借来的1500元钱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就读。他每天靠咸菜萝卜度日,课余时间打工攒钱,晚上学习到深夜。冯圣兵的行为一向低调,直到有一次他的同学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回执单,在同学的一再追问下,他不得已才说出了自己助学的故事。这位同学最终没有实现替他保守秘密的诺言,《华中师大报》上一篇《龙须草的故事》,报道了他的爱心事迹。


B9F6


在校友杨瑛,时任校办主任宋淑惠等老师的提议及学校的帮助下,圣兵爱心社于1998年正式成立,冯圣兵成了第一任社长。繁重的学习、人员的缺乏没有冲刷掉他内心的善良,社会质疑他为名为钱的声音也没有使他动摇心中的信念。2005年,央视焦点访谈做了一期关于圣兵爱心社的报道。采访中,冯圣兵说:“我有奖学金,有困难补助,有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自己还在校外找了家教。但我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日常开支,剩下的钱都可以资助困难的学生。”他说得很轻松,可是他忘了,忘了自己穿草鞋住山沟,本和他们一样贫苦,却在替一群人负重前行。



默默无闻的他在被报道、被人们熟知后一如既往,只是书桌上有了更多来自社会的捐款和信件。他给社会人士写感谢信,给资助同学带去勇气与鼓励,深夜桌前的台灯如星光,记录着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



二十年走过他的青春和爱心社的成长,而所有的倾注,都源于他内心最纯粹的善良。



忆往昔峥嵘岁月


2000年,冯圣兵面临毕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99级韦庆功担起重任,成为第二任社长。


79E00


当时,爱心社最大的窘境就是缺钱。原来爱心人士大多把善款捐给冯圣兵个人,韦庆功接手后,爱心社收到的善款越来越少。每年资助二三十个学生需要三四万,资金不足,让爱心社面临“破产”的危机。艰难的岁月里,韦庆功一手撑起爱心社,无论多难,从不言苦。没有钱,他就想办法靠勤工俭学来维持资金流转;没有人,作为学院学生干部,他利用“职位之便”,从学院里拉人帮忙,在学校里招募“兵马”。那个年代,办公场所极度缺乏,但韦庆功认为,“没有办公室就没有归属感”。在向校团委多次请求后,他终于争取到了老团委旁边一个堆满杂物的废弃男厕所,社友们整理后,将其作为爱心社最初的“家”。社员们用课余时间清扫布置小屋,寒酸的办公室逐渐变得温馨,他们也觉得自己有了归宿。


1063F


在缺少善款捐助的情况下,韦庆功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再去资助别人。正如他所说,越艰苦大家就越有战斗力”。他带领社员们卖报纸、送牛奶,以此勤工俭学,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他们最终决定走商业化的道路,统一进货、校内销售,并提出了以公司模式运营社团的方案。正是卖货获得的微薄收入,让爱心社一直没有停下助学的脚步。


D5EF


社长换届后,韦庆功依然不忘初心,几乎每次都会回来参加12月份的社庆,18年里参加了近15次。他就是通过身体力行让大家感受到爱心社这种浓浓的家文化,韦庆功也利用每次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凝聚起当地工作的社友,让他们时刻记住,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圣兵爱心社。



走路带风的时代


爱心社的完善和发展源自2000年底韦庆功与爱心社创立提议者宋淑惠、校友杨瑛的谈话。两位老师告诉他:“办组织不能凭一腔热血,也不能靠个人喜好,单打独斗是要靠理念,要有长远规划。”“有理念”一词,让他陷入沉思。2001年,韦庆功开始初步构建内部部门,提炼爱心文化内核,做好历史文化传承工作,培养接班人。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校团委、宋淑惠的帮助下,成熟的组织架构、办事体制逐步形成,集体负责制取代了社长负责制,并提出:1年时间完成内部建设,1年时间完成自主创收转型,再用2-3年达到全国一流社团水平的“五年规划”。爱心社在2002年成功转型。



转型过程中,韦庆功非常重视社团的稳定性,他认为章程是社团稳定的保障,同时有利于社团文化、价值观的延续和继承。于是,他带领社员参考各国宪法和公司法,制定和完善了爱心社章程并延续至今。这一次转型的成功,让爱心社真正“转危为安”,由个人行为走向了组织行为,一切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



2001年,韦庆功“脑洞大开”,开启了第一次“爱心之旅”,也就是他们俗称的“下乡”。草帽、社服、简单的行囊,这便是他们的所有。为了帮助因贫困而失学在家的尹小琴,爱心社与当地村委会签订协议。如今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韦庆功说:“当年我们一群大二的学生有勇气这么做,可能是因为,你觉得你在帮助别人,所以你能量十足”。严肃的韦庆功依旧严肃,但这次下乡,他无形中流露出了内心的温暖。渐渐的,大家更愿意叫他“韦大哥”。


16ED1


2002年,开始发起“湖北高校爱心论坛” ,凝聚湖北及武汉高校爱心社组织,共同弘扬爱心事业,并延续至今。


E629


2003年,非典侵袭全国,封校使爱心社无法正常进货,生意被迫中断,资金再度紧缺。爱心社不得不开始了“利废助学”活动,并通过海报宣传,传播爱与正能量。在这个时期,爱心社的受关注度大幅提高。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改革、转型、发展,让爱心社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下乡,第一次湖北省高校爱心论坛,第一次卖货,第一次结束了无人加入而到处“抓壮丁”的历史,第一次获得团中央、团省委有关领导的接见及肯定等等经历,如今再提起,经历过的社友都笑称,忙碌的时代,正是他们走路都带风的时代,也正是这种忙碌,让他们觉得充实和幸福。



风雨同舟自难忘


世事纷繁,而那些年艰难的故事,却是圣兵人铭刻在心的难忘。多少苦多少泪,爱心社的伙伴一起扛,他们早已成为一家人,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韦庆功说:每一名爱心社的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名,因为爱心社是一个感情很纯粹的地方,在这里大家有共同的情怀和家的归属感。



爱心社曾像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孩子。最初建立没有社员时,韦庆功所在的物理系9903班成了黑暗中的星星之火,班级团支部及班委几乎全部加入了爱心社,爱心社由此得以保全。第一次招员,9903班的人员喊着:“加入我们社团吧,我们不收会费的!”却不得不面对无人关注的清冷;他们担心海报被撕,踩着梯子费劲地将海报贴到最高处,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毁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在宣传板报的红心里画上铜钱方形的孔,“孔方兄”从此成为他们回忆当年艰辛时光的代名词。



2000年的圣诞节,爱心社第一次尝试以集体卖货的方式进行创收,通过卖花为孩子们赚得更多助学资金。然而,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BP机都是高级品的时代,人们比较封闭,买花的人极少。爱心社的女生在寒风中站了一天,却没有多少收获,失望的情绪凝固了她们的笑容。那一天,爱心社的男生们当了一回英雄:他们把玫瑰花买回来自己送给了女生。这让爱心社再度充满幸福,而这幸福,不是来自爱情,而是源于“相依为命”的兄弟姐妹亲情。



第三届爱心之旅时,社员们渴了只能喝路边的井水,背包里仅有的几块饼干谁也不舍得吃。疲倦挑战着每个人的极限,让七个人的队伍拖了长达一两百米。下午两点多,他们终于看见了一个小卖部,可唯一的食品只有受潮的方便面。但他们顾不了那么多,就着凉水啃了起来。在这场爱的寻找中,无论多难多苦,他们都无怨无悔。


19432


在爱心社历史上,99级韦庆功,00级姚威,01级王强,他们被称为爱心社的“老三届”,在接班人姚威、王强的继续深化下,爱心社已经形成了稳固的文化及发展框架。今年的20周年社庆,从99级到2018级,每一个年级都有全国各地的代表回来参加,再次见证了圣兵爱心社的团结及凝聚力。



笑回首,二十年已过。600多名孩子受到资助,其中90%考上大学。这一切都能让韦庆功自豪地说:“十八年前我们吹的牛,现在都实现了!”


8E635


廿年硕果,今日可掇。风雨二十年,二十代圣兵人,踏着前人的脚印,又不断开拓新的爱心天地。如今,爱心社通过利废、爱心义卖、文产售卖等方式自主筹资,并在校内外爱心人士(爱心团支部、个人联资方等)的帮助下,基本上可以保证资金的运转,社员们再也不用担心远方的孩子会面临随时“断粮”的危险。然而,现任社长排则莱提也指出,当前我国正进行精准扶贫,物质资助不断增加,这让精神资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她表示:“爱心社的通讯部会定期持续与被资助孩子通信,更加关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学习发展情况。未来我们将会尝试寻求学校心理学老师的帮助,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发展,加强对他们的精神支持。最近也有爱心人士与我交流这件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会同他们合作。”



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圣兵爱心社在如何充分发挥华师深厚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深度助学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正如排则莱提所说的那样:“这场爱的旅途,圣兵人永远在路上。”

编辑:高翔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