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暑期实践】追寻城市历史文脉 展望武汉未来之路

时间:2019-08-21 22:18    来源: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廖德隆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历史经济成就,2019年8月15日至16日,信息管理学院“观察者小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以“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为原则,在武汉市博物馆及汉阳铁厂进行了参观考察和专项调研活动,通过看身边变化和听身边故事,追寻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廖德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历史经济成就,2019年8月15日至16日,信息管理学院“观察者小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以“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为原则,在武汉市博物馆及汉阳铁厂进行了参观考察和专项调研活动,通过看身边变化和听身边故事,追寻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探访武汉博物馆 找寻江城记忆

8月15日,酷暑还未褪去,观察者小队的成员们便集合来到了武汉博物馆。作为武汉文明史的重要载体,武汉博物馆基于对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和解读,通过对出土文物、建筑遗址、城市风貌,以及人文景观、城市民俗等内容的展示,揭示出了武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走进博物馆,仿佛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考虑之下,观察者小队成员们选择了武汉近现代历史馆进行了重点参观考察。在近现代馆中,其展览以科学、严谨、生动、形象为主旨,并巧妙将历史文物、复原场景和数码技术结合,全景展示了1838年林则徐武汉禁烟到1950年人民政权建立之百余年间武汉的城市演进轨迹。从以汉口开埠、武昌首义为主线的江汉潮起到以革命历史为中心的华中都会,再到以武汉解放、人民政权诞生为主要内容的浴火重生,这三个展馆为我们真实还原了武汉这座城市走向近现代化的奋斗历程和巨大成就,而这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也令小队成员们也为之赞叹不已。走进江汉潮起这一展区,我们了解到武汉是曾是对外贸易之都,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源地,“汉阳造”曾文明中南亚;京汉铁路,使其成为中国的南北交通枢纽,成为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等新式学堂更迭不断,更进一步推动武汉成为了中国的教育文化重镇。武汉,走在过时代的最前端,却也饱受过风霜雨雪。踏入华中都会这一展区,大革命中心武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原来这座繁华都市也曾满目疮痍。离我们最近的那段历史便是“武汉的浴火重生”,它曾是那时全国的抗战中心,它遭受过最严重的破坏,却也在最艰难的条件下抗争着,最终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正是这百年来的奋斗抗争和千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我们如今所生活的这个繁华之地。经历过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后的武汉,更是成为了中国中部地区的最大都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它与百年之前的巨大变化,高校林立,科研教育事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魅力指数不断上升,这些都使其在新的时代之下再次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走出博物馆的成员们,对这座城市更多了一丝敬佩与热爱。



参观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对话孤独的改革者

在武汉博物馆追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之后,8月16日观察者小队又集合踏上了参观考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之途。张之洞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100多年过去了,还从未有人在这座城市的记忆坐标中超越他。即使放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少有这么一个人,如此深刻的影响甚至造就了一座城。而这趟考察之旅,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张之洞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故事。



走进博物馆,直入眼帘的是由著名雕塑家李鹤所创作的张之洞铜像,其左边是艺术家周文斗创作的“通衢之光”:一条条铁路交织而上,红与黑的经典搭配,是深邃与稳重迸发融合出的磅礴希望。张之洞与武汉结缘始于卢汉铁路,而这条铁路的修建也让武汉真正成为中国腹地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之后,小队成员们便来到了博物馆的多功能活动厅,眼前的图像矩阵长廊是一幅张之洞遗迹索引,武汉这座城市才是真正的“张之洞博物馆”:今天的汉阳造创意产业园是张之洞筹建的汉阳兵工厂旧址;繁华的中山大道,最初也是在张之洞主持下修建的;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可以追溯到他创办的自强学堂和农务学堂,且行且看,便能真切体会到他与这座城市的渊源。经过一个狭长的通道,可以看到台上放置一本厚重的铁书,记录了张之洞改革期间来自朝廷、同僚乃至整个社会的不理解、怀疑甚至是攻击,而这也是我们小队成员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一点点探寻,一步步走近,我们仿佛认识了这样一个朝圣者,在那样的日子里,灵魂只能独行,但心里一定回响着:来自坚定信仰的执着之光。



置身于其中,来不及思绪万千。虽然我们不是研究者,无法精炼张之洞带给武汉这座城市的意义所在,但我们知道,修铁路,兴实业,办教育,让武汉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经勇立潮头,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武汉作为重工业基地和共和国脊梁打下了基础。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提起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设计巧妙的博物馆,将张之洞的一生,和其作出的贡献,对武汉的影响都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其优质的展示效果,让观者始终能以一种探索的心态,我们小队参观了3个小时,却难以感受到一丝疲劳。



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文明,但无一例外将被历史湮没,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不论是武汉博物馆还是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都以新的形态,新的方法让我们见证了武汉近现代繁荣昌盛、无比辉煌的时光记忆,而我们如今也正亲身经历着,感受着这个繁华之地的发展变化,其勇立潮头的城市品格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必定会激励青年一代的我们为更好地建设美好武汉而奋斗。





编辑:褚梓鑫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