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直接率性,脚踏实地

时间:2016-07-28 12:11    来源:华大青年网    作者:何柳 沙梦君 刘一莹    点击:
史杨,四川省大英县大英中学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系,现在职读教育硕士,是2014级未来教育家项目成员。7月27日,未教赴川滇陕桂暑期实践队成功对四川省大英中学史杨老师进行了采访。
  
   华大青年讯 (通讯员 何柳 沙梦君 刘一莹史杨,四川省大英县大英中学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系,现在职读教育硕士,是2014级未来教育家项目成员。7月27日,未教赴川滇陕桂暑期实践队成功对四川省大英中学史杨老师进行了采访。


政策也需要“接地气”

  史杨说,免费师范生政策最初就是面向农村的,这本是一个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的良机。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因为生活压力,并没有回到农村中去。而农村的教育现状确实缺失新的力量的注入。在史杨看来,国家政策应该更强有力地保证免费师范生回到农村。至少服务一定的年限,而且是一定要优先服务农村。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政策规定的两年服务时间存在着很严重的缩水现象。
 

  史杨觉得,国家政策应该在经济方面对那些回到农村中的学生进行一些支持。他表示,免费师范生并不是没有一颗积极投身教育的心,而是迫于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更好一点的工作待遇。
 

   “我们进行了太多那种高高在上的东西,我们缺少了那些‘接地气’的东西。”史杨表示,政策是好的,如何落实政策才是政策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因素。国家的资源应该向那些真正回到农村的学生倾斜,因为真正回到农村的学生面对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那些回到城市中的学生和优秀的老师交流的机会非常多,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更需要帮助的是那些真正回到农村的那部分学生。
 

做基层的“未来教育家”

  “其实不是我选择了‘为中国而教’,而是‘为中国而教’选择了我。”提及加入“为中国而教”的原因,史杨如是说道。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史杨在招聘会上看到了“为中国而教”的宣传牌,然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最后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为中国而教”未来教育家项目中的一员。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正如史杨在采访中说道的,加入“为中国而教”让他更好地成长。“很多刚毕业的在基层教学的老师都会觉得教书是一种很平凡的职业,也不可能有很大作为。人都是想要出人头地的,他们看不到希望,所以就缺乏斗志,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得益于“为中国而教”,即使在基层的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史杨也一直保持着对工作的激情。“为中国而教”在每年的假期培训阶段都会请很多名家、大师与未来教育家项目的成员做一些交流,这让史杨看到了教师这一条路上的前景,也让他明白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是为了获多大的利。
 

  了解了许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方式,史杨的心中也有了一个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在“为中国而教”未来教育家项目中,来自全国各地基层的项目成员利用假期集中培训与交流,这不仅促进了项目成员的共同进步,也坚定了史杨“即使在基层,也能够成为一名‘未来教育家’”的信念。
 

  史杨认为,在基层工作的新老师如果想要克服职业倦怠的话,可以多和教育名家以及在基层工作的教师就教育理念和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动力,从而真正做到“砥砺自我,肩负中国”,成为基层的“未来教育家”。


班主任的成长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当好班主任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以在工作之余,史杨经常翻阅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交谈中,史杨老师讲述了他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刚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的他,多少有些迷茫。这个时候,多看教育著作,也就成了史杨寻找方法的最好来源。在学习教育名家管理班级的经验、方法之后,史杨也开始思索属于自己的方法。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的”。史杨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方法,他要求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他相信,只有他成长得越快,孩子们走的弯路才会更少。


  史杨说,他对于自己的职业抱有的期待并不大,只要每年有几名学生能在春节、教师节记得给他发条短信就满足了。史杨说,高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讲本就只是一个引路过渡的角色,降低自我期待反而会提升自我的满足感。不求学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能被牵挂就是这位老师的幸福。
 

  多做一点“接地气”的工作,稳扎稳打,是史杨老师给所有免费师范生的建议,也是这位不断成长的老师身上最闪光的地方。


编辑:严慧莲



编辑: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